文章最後更新於
前言
這次的肺炎疫情,台灣幸運地沒有實施居家隔離措施,但受疫情的影響,讓許多人減少外出的時間,連休假也都選擇只待在家中,這讓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夥伴們,可說是悶壞了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統計,身體在長期缺乏活動之下,約會有21~25%結腸癌及乳癌、30%缺血性心臟病及27%糖尿病的產生,而這些狀況都是因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,也因如此,身體活動不足這一因素,已列為前十大造成死亡的危險因子之一,國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建議民眾,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身體活動或運動。
那在家有辦法運動嗎?當然是可以的,只要有個小空間,想運動,隨時都可以!讓我們找個空間,一起開始動一動吧!

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表示,疫情持續,民眾外出時間大幅減少,身體活動量減少,容易延伸出健康問題,不妨在家中做簡單動作,在家中鍛鍊身體、流流汗提升防疫力。
在家運動注意事項
如有以下3種狀況的人,請在操作前評估自身狀態或降低各動作的強度。
- 膝蓋不好的人
- 有高血壓,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
- 有腰椎疾病或不適的人
6個動作
這裡介紹的動作,是當我沒辦法到健身房時,自己會在家操作的6個動作,基本上會以全身性的訓練為主,這邊並沒有特別著重於哪個部份的肌群來作訓練,因為主要訓練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持續保持著運動,保持著這養成不易的習慣。
這6個動作分別是:
- 深蹲(Squat)
- 開合跳(Jumping jacks)
- 俯臥撐(Push up)
- 仰臥舉腿(Leg Raise)
- 波比跳(Burpee)
- 平板支撐 (Plank)
動作1:深蹲(Squat)
次數:每次20-30次
動作要點:
- 腰背挺直,腳與肩同寬,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
- 手臂往前平舉
- 臀部向後移動,至最低點大腿與地面呈平行
- 起身還原
[動作參考影片]
動作2:開合跳(Jumping jack)

次數:每次20-50次
動作要點:
- 收緊腹部
- 用肩部力量帶動手臂,用手臂帶動整個身體的跳動
- 小腿放鬆,不低頭,仰頭
[動作參考影片]
動作3:俯臥撐(Push up)

次數:每次10-30次
動作要點:
- 雙手與肩同寬
- 雙手彎曲,往下停留1~2秒
- 雙手打直還原
- 體能不足可以選擇跪姿俯臥撐
[動作參考影片]
動作4:仰臥舉腿(Leg Raise)

次數:每次20-30次
動作要點:
- 雙腿併攏
- 往上慢慢抬起
- 於頂點時停頓1秒
- 將雙腳往下放
[動作參考影片]
動作5:波比跳(Burpee)
次數:每次10-15次
動作要點:
- 從站姿開始,雙腳與肩同寬,順勢蹲下,直至雙手放到地面
- 雙手支撐在地面上,雙腳往後踢腿,形成伏地挺身(俯臥撐)的姿勢
- 做一次伏地挺身(俯臥撐)
- 做完後,雙手仍支撐在地面上,雙腳往前移動成蹲姿
- 站起身,奮力往上跳並擊掌
[動作參考影片]
備註:如果體能或肌力不足,在形成俯臥撐的時候,可以呈跪姿狀,會比較輕鬆,只是要特別注意,當站起來時,可能無法將腿一次往前移動到位。
動作6:平板支撐 (Plank Hold)

次數:每次約為1分鐘
動作要點:
- 俯臥(成伏地挺身姿勢),但使用兩肘撐於地面,與肩同寬
- 上臂與身體保持90度,盡量使頭、肩、腰、腿及臀部保持在同一平面上
[動作參考影片]
運動帶來的好處
以上的動作,分別帶來的好處有:
- 可以強化全身肌肉,燃燒脂肪
- 可以增強核心肌群
- 可以活絡筋骨,促進血液循環,消除疲勞
- 可以穩定情緒、紓解壓力
- 可以提升代謝率,提高免疫力
這麼多好處,還不去運動嗎?
運動前小叮嚀
在訓練開始之前,有3點重要事項,要提醒一下:
第一點
很重要的一點,在開始任何運動之前,請務必做好熱身,如運動缺乏熱身,有潛在風險會對身體造成傷害,由於以上6個動作屬全身性的動作,所以記得做好熱身唷,首先建議先做全身性的熱身。
什麼是全身性的熱身? 就是身體保持持續的動作,讓身體熱起來,較簡單的方式為快走然後到慢跑。
如果是在室內裡的話,可以用原地小跑步的動作。持續維持低強度的動作,做到身體熱起來有稍微的出汗即可。
再來,動態的伸展我們針對接下來要做的運動,分別採取不同部位的拉伸,以這邊6個動作為例,因屬全身性運動,所以比如說像是肩膀、髖關節、膝關節,甚至連手腕和腳踝關節都需要好好的伸展開來,為什麼要作動態伸展?因為在連續的動態動作下,可增加肌肉柔軟度和關節活動度。
第二點
在練習過程中寧可慢一點也要將每一個動作做標準,動作標準是重點,既然都要作運動了,就做標準,不然沒效果,就白白浪費時間與體力了。
第三點
動作與動作之間儘量不休息,全套動作(1~6)結束後休息2分鐘。具體如下: (將整6個動作做1-5組循環),初期基本上保持讓自己出汗(比熱身多一些),有喘的感覺,就算達標,後面可視自己體能狀況來作強度上的調整,如加強組數或加長時間。
結語
平時要養成運動的習慣,不一定要去健身房才能運動,其實在家我們就可以做運動了,但不管是在哪邊,只是要做任何運動之前,請務必要做好熱身,以減少運動傷害!
而在運動期間,也視自身情況來調整運動強度,讓自己運動起來更有效益,今天你動了嗎?
今天的我仍然持續運動著,因為某些因素,讓我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,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篇:日復一日,我開始健身運動的理由。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,場地不拘,讓我們每天都來一起動一動!
大家有喜好的室內動作嗎?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, 讓我也來學一學~
延伸閱讀 (在家系列) :
在家就可以學習?10大線上學習平台推薦!
你也遠距工作了嗎? 在家辦公5大利器推薦!
宅在家也可以賺錢,推薦6大網路賺錢方式!